《良善之地》编剧:身为喜剧作家,我从伍迪艾伦的作品获得启发,却也因此脑袋爆炸

on

|

views

and

comments

我之所以提出这些,其实不是要告诉你们艾伦有多恶心,而是要强调我自己有问题的行为,因为艾伦会有这样的行为,我已经知道很多年,甚至好几十年了。

文字:麦可.舒尔|译者:王启安

我大概10岁的时候,有一次因为生病没去上学,我妈租了伍迪.艾伦的《傻瓜大闹科学城》(Sleeper)给我看。我只记得当时就是一直咳、一直笑、一直咳、一直笑,我还连看两次。

我爸後来跟我说,伍迪.艾伦总共有3本喜剧和短篇故事,接下来我大概在4天以内就读完了《Side Effects》、《Getting Even》、以及《Without Feathers》。我完全可以说,我身为喜剧作家的生涯,就是从这些书获得启发。伍迪.艾伦的幽默不仅让我喜欢,更是我很重要的一部分。所以,後来伍迪.艾伦和他非常年轻的养女结婚、以及後来被指控对儿童性侵害的时候,你可以想像我脑袋有多麽爆炸。

其实我早就该看到伍迪.艾伦跟养女结婚的端倪,毕竟他的电影和着作中,有非常多老男人受年轻女性吸引的场景。或是用托德更准确也较「难以相信」的说法,就是非常年轻的女人无可救药地爱上比自己老很多的男人。

1979年的电影《曼哈顿》(Manhattan)中,艾伦饰演的艾萨克(Issac)是一位42岁的男子,和玛丽叶儿.海明威(Mariel Hemingway)所饰演的17岁女生崔西(Tracy)发生不伦恋。实际上艾伦的年纪是46岁,海明威则是16岁;电影中的崔西是高中生,而实际上……海明威也是高中生,毕竟她才16岁。电影中有一幕是崔西和艾萨克在中央公园接吻,那也是海明威的初吻。根据海明威的回忆录,电影拍完两年後,艾伦还特地飞到爱达荷州叫她一起私奔到巴黎。但後来艾伦还是打消念头离开了,因为很明显海明威不喜欢他,更不愿意跟他睡同一间房。

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行为,就是「恶心」。


Photo Credit:《曼哈顿》,来源:IMDb

艾伦绝对不是第一个会对年轻女生做出恶心行为的男人,但他在电影和眞实生活中,可以说都把这个行为做到淋漓尽致。在《安妮.霍尔》(Annie Hall)这部电影中,托尼.罗伯兹(Tony Roberts)饰演的角色罗伯(Rob)到监狱保释艾伦饰演的艾维.辛格(Alvy Singer)。以下是他们的对话(罗伯都用麦克斯「Max」来称呼艾维):

罗伯:麦克斯,你知道你打来的时候我整个吓到了吗?

艾维:当然,我是不是挑错时候了?我当时听到很高音的嘶吼。

罗伯:麦克斯,她们是双胞胎,都只有16岁。你能想像这在数学上的可能性吗?

所以……这在法律上就是强暴,而这两个16岁的女生可能也犯了乱伦。太有趣了。

我之所以提出这些,其实不是要告诉你们艾伦有多恶心,而是要强调我自己有问题的行为,因为艾伦会有这样的行为,我已经知道很多年,甚至好几十年了;我甚至还把他很多部电影都背起来,例如上面那段《安妮.霍尔》的台词我根本不用去查,因为我看过上百遍了。但是,我从来没有眞正问过我自己,艾伦用这种方法来描写男人和女人,到底合不合适。然後在1997年的时候,62岁的艾伦娶了27岁的宋宜.普列文(Soon-Yi Previn),而宋宜小时候由艾伦的前女友米亚.法罗(Mia Farrow)收养。

艾伦56岁的时候开始跟宋宜交往,当时宋宜只有20岁。艾伦和宋宜在开始交往前并没有太多互动(在宋宜大部分的童年生活中,法罗和艾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传统的「在一起」),他们之所以会开始交往的关键,很明显就是宋宜就读高二的时候,在练习足球的时候受伤,当时艾伦照顾她的伤势。

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行为,就是「手摀着胃同时喉咙发出痛苦的呻吟」。


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

但是他们交往的消息传出来以後,我的喉咙并没有发出痛苦的呻吟声。我当时的作法,和很多人遇到挑战自己核心价値事情的时候一样:找藉口解释。例如宋宜不能算是艾伦的养女,而是法罗的养女;那些电影都是假的;而且年轻女人和老男人在一起,也不是艾伦发明的!

如果我的身分认同是一块披萨,艾伦的作品就像是披萨上面融化的起司,如果我把起司刮掉,我对喜剧的认识就会跟以前不一样,我本人也会变得不一样。几年後,艾伦遭女儿狄伦(Dylan)指控性侵害,让一切变得更糟糕。性侵害的细节很恶心,而且有些地方有争议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一位调查此案的法官,在判决书里面写道,艾伦对狄伦所做的行为「极度不恰当,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狄伦」。

和华盛顿红人或福来鸡不一样的是,现在这个情况无解。施耐德或许有机会帮球队改名、福来鸡也有可能改变对LGBTQ+ 的立场、某些城市也可以把种族歧视警长或邦联军将军的雕像拆除,但我那麽崇拜的一个人,他的行为说好听点是冒险、说难听点就是恶心;重点是这些事情都发生过了。

如果我们爱的人事物有着无法改变的缺失,而这些人事物要嘛不承认缺失,要嘛已经死掉所以无法承认(就像汤玛士.杰佛逊拥有黑奴,或约翰.甘乃迪的玩弄女性与性侵害行为),这时候能改变的就只有我们,而且改变过程会很痛苦。

我们先前讨论过的道德思想学派,可能会再一次告诉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事情。举例来说,结果主义这次的表现,会像先前讨论「可以改变的事物」时一样:乍看之下,结果主义会认为我们可以观看伍迪.艾伦的电影,毕竟我们打开自己本来就拥有的DVD 时,几乎没有人会眞正「受伤」。没人会知道我们看过电影,我们也会看得很开心。

不过,这就是结果主义的论述有时候让人感觉不对的地方,这时候我们个人的完整性就会受到挑战。让我们之所以为「我们」的事物现在出现了问题(包括对这件事物的爱,以及这个爱所衍生的痛苦),而功利主义的计算却忽略了我们内心冲突的问题。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恶心,而这个恶心和对其他人造成的「好或坏」完全无关。(如果我们现在的立场是艾伦电影的赞助者,这个计算结果显然会很不一样。)

用康德单纯的理论来解释这件事情,好像会让事情相当明朗:只要坚守拒绝任何「毒树之果」(由犯下不可原谅错误的艺术家所创造出的艺术品)的定言令式,似乎就能解释一切。不过康德的理论虽然单纯,却也常常陷入滑坡的危险。到底什麽叫做「不可原谅」?

如果一名演员没有犯罪,只是支持了我们讨厌的总统候选人呢?这样我们是否还要遵守这个令式呢?当然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案例。


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梅尔.吉勃逊

举例来说,梅尔.吉勃逊(Mel Gibson)在2006年对一名马里布(Malibu)警官发表的反犹太与厌女言论,虽然还不到性暴力的程度,但当然也不好……但是,他後来不但戒酒,也为自己的言论道歉……可是!薇诺娜.瑞德(Winona Ryder)在2010年曾经讲过一件有趣的事情,当时吉勃逊发现瑞德有一位朋友是同性恋,吉勃逊就问说如果跟这个朋友讲话,「我会不会得爱滋病?」後来吉勃逊又发现瑞德是犹太人,就称呼她为「烤箱躱避者」(oven dodger,形容在集中营遭纳粹屠杀的犹太人)。

我们要怎麽面对吉勃逊的案例呢?如果我们是最硬派的康德主义者,是不是要用对艾伦一样的态度来面对吉勃逊呢?比起「我应该怎麽做」,这个问题感觉更像「我应该当怎样的人」。「不良行为」有太多种版本,可以把所有可能的情景都集合在一起,最後找出一个一体适用的准则让我们遵循。

所以现在让我们来试试看德性伦理学:如果我们不够在乎我们看的电影、电视节目、和音乐制作人的道德缺失,就表示我们很冷酷、很不敏感。我们甚至还给了这些人不良示范,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为所欲为,而我们还继续为他们投入金钱与关注。

但是,如果我们太过在乎,然後只要对方有任何细微的过失,就拒绝花钱或任何付出……有道是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我们可能会因此完全不再看运动、听音乐、看电视。是否可以找到合理的在乎程度,让我们相信自己是体贴、深思熟虑的公民与消费者,可以在做出娱乐选择时把道德考量进去,同时又让我们不要那麽紧绷,可以放心去爱我们喜爱的人事物呢?应该可以吧?

订阅every little d.电子报,看更多生活细节

同场加映

  • 不只是怪奇物语中的「威尔妈妈」,她还是风靡90年代的女神——Winona Ryder
  • 痛恨各种科技产品的伍迪艾伦:「一直到今天,我还是依靠太太来调整电视机。」
  • 「作品与人」应该两分?伍迪艾伦的性侵丑闻是否会为他的创作才华划下句点

本文摘录自《编剧 我想当个好人》,堡垒文化出版
*透过以上连结购书,《关键评论网》由此所得将全数捐赠儿福联盟。

书籍介绍

你很想用自己的方法对世界释出善意,但世界毫不留情地打你的脸。
而且,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,谁又有那个时间、金钱、精力去思考道德呢?

剧透!你可以用轻松诙谐的角度,来重新思考艰涩难懂的道德问题。

你是不是永远搞不清楚,在经典的「列车问题中」,你到底要直接把五个人撞死、拉起操纵杆故意杀掉另一个人,还是把强壮的唐恩推到轨道上,来救那五个人?

身为披萨店老板,你是否应该为了让某人得到好处与更多的喜悦,而停止生产正常(好吃的)披萨,然後把时间全部拿来做夏威夷(违反自然定律的)披萨呢?

是否有任何一个一体适用的理论,可以解释何谓「好」人或「坏」人呢?

《良善之地》、《荒唐分局》知名编剧,写了一本既搞笑,又发人省思的生活道德指南,并借用了全世界两千四百年以来的知识精华作为借监。

就如同《良善之地》里头的主角艾莉诺,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「好的」,不过,要确认究竟怎麽样是「好的」,怎麽样又是「坏的」,并不容易,特别是在如今这个无比复杂、充满陷阱、诱杀装置与坏建议的世界。幸运的是,几千年来,有许多聪明的哲学家不断在思考这个困难的问题,对於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人,他们提供了各种见解与指导。

本书以无比聪明睿智的文字,深刻的洞察力,以及超级诙谐的说法,讲解了诸如义务、存在主义、人性等概念,让我们能在各种聚会场合上妙语如珠,听起来很酷,从而成为更好的人。

责任编辑:林君玶
核稿编辑:杨士范

热门文章

VERSE News 近百间世界级画廊一次逛完——2023「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」盛大开幕

由瑞银集团呈献,第四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今日下午2点於台北南港展览馆隆重开幕。首日贵宾预展开放至晚上8点,公众展期为 5 月 12 至 14 日。回归至疫情前规模的 2023 台北当代,除了迎来全球共 90 间世界级画廊的坚强阵容,也将为本地及国际藏家、艺术爱好者呈现丰富的系列节目。作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东亚枢纽,台北当代为区域及国际藏家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,得以探索活跃的台北艺坛及其持续繁荣成长的艺术市场。

2023宝藏岩光节《天选之人》登场!穿梭於蜿蜒路径,随12件艺术作品拼凑「英雄旅程」

2023宝藏岩光节《天选之人》登场!穿梭於蜿蜒路径,随12件艺术作品拼凑「英雄旅程」

国际艺术家共同参展,结合在地人文与新媒材的艺术飨宴!2023 ART TAINAN「台南艺术博览会」

国际艺术家共同参展,结合在地人文与新媒材的艺术飨宴!2023 ART TAINAN「台南艺术博览会」

最新文章

相关新闻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