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者 / 海诺.法尔克 (Heino Falcke)、约格.罗默(Jörg Römer)
- 译者 / 姚若洁
在今天已经建立的宇宙模型中,我们对无限的窥视终止於大霹雳。大霹雳开启了我们的时间和历史;所有将会发生的事物都包含在里面。大霹雳是一种超额的密集能量。我们现在看见的所有事物(所有形式的物质或能量,甚至我们自己),最终都可以追溯回到这份原始能量。
一个近乎无限小的空间忽然在 10−35 秒内指数膨胀。纯能量和光的原始闪电诞生,基本粒子的量子糖浆从闪电中开始结晶成形。质子和电子形成,物质有了基本构成单元。过了三十八万年,质子和电子配对形成氢,充满了宇宙。物质和光忽然彼此区分,走向各自不同的道路。暗物质在自身的重力影响下变得集中:暗星系从大霹雳的残骸中出现,并把氢聚集到自己周边。星系就此形成,产生了发光的星星,创造出新的元素,并透过巨大的爆炸再度把这些元素掷回太空。
从这最早的恒星之灰中,诞生了新的恒星、行星、卫星与彗星。星辰的生命循环开始,最终也诞生出我们的地球。水落在地球上汇聚起来,加上星尘,形成了菌类、单细胞动物,还有植物。这些新生命改变了世界,大气开始形成,云朵绽开,动物演化。最後出现了人类,在日、月、众星的俯视之下繁衍,征服地球,建造都市,了解世界、时间、太空,并写了关於这一切的书——这都要感谢大霹雳带来的宇宙级大骚动。
我们的宇宙竟然能够运作,整件事实在太过惊人、太过不可思议。宇宙的产生就像是走在物理学的钢索上,需要微妙的平衡。如果重力再强一点,恒星都会塌缩成黑洞;如果再弱一些,暗能量会使所有东西分崩离析。如果电磁力更强,恒星就不会发光。宇宙机制的各个齿轮彼此相互影响,而生命竟可能在此出现,是恒久以来最伟大的奇蹟。如果有人可以目睹大霹雳并预测自己将会从那堆混乱之中诞生,一定会被视为疯子。物理学教科书不允许物质忽然开始思索自我,形成个性与观点,甚至发挥创意——尽管如此,我们就在这里。
这道谜题有个解释相当受人欢迎,就是宇宙实际上不只一个,而是许多个,它们就像原野上的花朵那样诞生又凋零,只是每个宇宙都略为不同。我们只是正好出现在这里,生活在这一个诞生了生命的宇宙,因为这是我们唯一可见的宇宙。
我们能否更把思考尺度变得更大?我们有没有可能在自己的宇宙里找到古老宇宙的遗迹,例如两个宇宙相互碰撞後留下的大型结构?我自己愿意如此猜测:超超大质量(hypermassive)的黑洞有可能是古宇宙留下来的化石——毕竟,像我们这种宇宙最後残留下来的,应该就是超超大质量黑洞。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找到任何证据。不过,也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平行宇宙真的存在,可以让我们观测。
另外,只因为我们的宇宙非常不可能存在,就要推论「必定有许多宇宙存在,才让我们宇宙的存在成为可能」,这样的关联不见得正确。如果我的邻居中了乐透,不表示他一定已经买过百万次彩券。我们顶多可以说自己正好住在那个真实幸运儿的隔壁。如果我们只买过一张彩券,又不太清楚它的运作方式,那我们并无法论断买了彩券的人有多少——或者有多少宇宙存在。
由於无从得知多重宇宙的证据,倒是引出这样的问题:多重宇宙的存在与否,究竟属於物理学还是形上学的问题?我们既无法回溯得比自己宇宙诞生的奇异点更早,也无法看穿宇宙的边缘。就算主张多重宇宙不只是妄想,而是真实的物理学,这个问题仍然未解:多重宇宙是哪里来的?我们所做的,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无知推到物理学的无人之境。
——本文摘自《解密黑洞与人类未来》/ 海诺.法尔克、约格.罗默,2022 年 1 月,天下文化。
- 情慾、性别、身体与性犯罪——科学视角下的性教育
- 如何打造科学家的房间!科学实验室EP.6 — 会动的AR绘本
- 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,当玻璃小球浮起时测量气温~伽利略温度计
- 交换礼物大赏!QUALY 醉爱北极熊酒瓶塞
- 数学好无聊、不实用,到底为什麽要学数学?
- 给大人玩的理财桌游,从此航向财富自由!
- 交换礼物首选、推理迷必买!台湾推理作家协会20周年限定周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