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文/林翰佐 铭传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副教授,本刊总编辑。
「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」正当这个世界仍为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(COVID-19)疫情疲於奔命之际,猴痘(monkeypox)疫情似乎也有逐步升温的趋势。我们该以何种心态面对新的未知疫情?或许这篇文章能提供读者一些方向和理性。
猴痘病毒的近亲——造成数十亿人丧命的天花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, MPV)感染所引起,猴痘病毒在分类上有个赫赫有名的同属——造成天花(smallpox)的天花病毒(variola virus)。
天花是一种能透过空气传播、致死率约 30% 的病毒,且疾病痊癒後仍会在病人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坑疤,令人闻之色变,更是人类疾病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。据历史记载,在 735 至 737 年间,一场爆发於日本的天花流行,一共夺走了 100~150 万人的生命,约相等於当时日本总人口数的 1/3,足见其威力。
讽刺的是,天花也是人类第一个战胜的疫病。由英国医师詹纳(Edward Jenner)推行的牛痘(cowpox)接种技术,意外开启生命科学中的免疫学篇章,使疫苗成为对抗病毒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武器。1980 年代,在世界卫生组织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防堵策略的运用下,曾经造成人类历史上约数十亿人丧命的天花,在地球上彻底地被根除。
猴痘的病毒结构与传播能力
继承表亲天花病毒的威名,猴痘疫情似乎显得山雨欲来。
其实,痘病毒科(Poxviridae)的亲戚一直存在於脊椎动物的族群当中。这类病毒的基因组由双股 DNA 所组成,长达 186 千硷基对(kb),记录着 180 多个基因讯息,是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当中体型最大,最为复杂的病毒。
相较於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基因体长度大约只有 2 万 6000 至 3 万 2000 个核苷酸(nucleotides)所组成,透过分子机转可以生产约 20 种左右的结构性蛋白(structural protein)及非结构性蛋白(nonstructural protein),在巨大的天花病毒前面显得单纯许多。
而更多种蛋白质的生产力也意味着病毒的「能力」愈强,所以天花病毒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最狡猾的病毒,它具备多套欺骗免疫系统的机转,使人防不胜防。
猴痘,顾名思义是一种流行於灵长类的流行病。1958 年,在研究用的猴子中首度被发现,而人类被感染的首起案例发生於 1970 年,之後在中非及西非偏远地区也陆续发现零星案例。
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,猴痘主要透过啮齿类、灵长类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,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疾病。不过猴痘的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不愠不火,即便目前有升温的趋势,流行病学专家也相信它的「基本再生数」(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,俗称 R0 值)介於 2 和 3 之间,远低於目前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 变异株(R0≈10~15),意味着只要有适当的防疫作为,疫情不会像 COVID-19 一样来得又快又猛。
猴痘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目前已知猴痘人传人的途径主要以皮肤、口对口或体液等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方式传染,其中也包括接触被患者污染过的物品以及衣物等。不过具体相关细节仍有赖後续的研究,包括患者实际具备感染能力的时程,以及是否造成胎儿垂直感染的可能性等。不过由於人类对抗天花具有相当完善的经验,对於应付猴痘来袭,一些估算总不至於差得离谱。
若是不慎感染猴痘,需要多久才能痊癒?
猴痘的症状类似天花,具有明确的病症,包括发烧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疲倦及淋巴结肿大,此外随着病程的演进也会在皮肤上出现丘疹。
猴痘的病程通常持续两到三周,多数健康的人可以自行痊癒。不过部分患者包括婴儿、儿童,以及免疫缺陷病友,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症状,甚至死亡。有关猴痘的死亡率依照不同地区呈现相当大的差异,预估值从 1~10%,甚至於更高的数值都曾经被提出,不过死亡率也与当地的公卫条件和医疗支援程度息息相关,不排除被高估的可能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资料显示,近期受到猴痘疫情影响的国家及地区,迄今并未出现死亡案例。
目前有针对猴痘开发的疫苗或是药物吗?
由於新药开发的速度较慢,多数新兴传染病很难有可以立即使用的「特效药」。但目前包括美、英、加拿大等国的药物管理局,已陆续核准将天花的药物特考韦端(tecovirimat)用於猴痘治疗。特考韦端能干扰天花病毒细胞膜蛋白的合成,阻断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散播的机率、降低病情的发展,在实验室中的研究证明它对猴痘病毒的复制也能有效地进行干预,不过临床上的效果仍有待後续研究证实。
基於猴痘与天花的同源性,接种牛痘疫苗也可以提供有效保护,多项研究表明曾接种过牛痘疫苗者,发病率可降至约 4~21%。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说明,台湾目前仍保有一定数量的第一代牛痘疫苗战备存量,可以因应紧急时所需。另外,由於牛痘疫苗的制程属於活毒疫苗,具有相当长效的保护效力,在 1979 年前出生的民众皆有施打牛痘疫苗,因此他们也对猴痘有较佳的抵抗能力。
疫病的可怕性来自於高传染率、致死率,以及人类对该疾病的理解程度。由上述已知条件看来,猴痘并不是那麽可怕,可避免过度恐慌。不过卫生习惯的培养与防疫知识确实仍是趋吉避凶的基础,愿大家出入平安。
- 〈本文选自《科学月刊》2022 年 8 月号〉
- 科学月刊/在一个资讯不值钱的时代中,试图紧握那知识余温外,也不忘科学事实和自由价值至上的科普杂志。
延伸阅读
-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,猴痘最新研究解析记者会新闻稿,2022年7月。https://smctw.tw/13545/
- 天平疫病大流行,2021年11月5日,维基百科,https://reurl.cc/j1XR4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