慷慨英雄VS.保守小卒──社会心理学剖析助人行为的深层秘密

on

|

views

and

comments

本文转载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,泛科学为宣传推广执行单位。

  • 采访撰文/刘韦佐、田偲妤
  • 美术设计/蔡宛洁

热心助人背後隐藏什麽样的内心剧场?

台湾民众热心公益,世界有目共睹,不论是日本 311 大地震、防疫物资捐赠,还是乌俄战争,都可见到台湾人的无私捐献。然而,当援助者数量远多於待援者时,你依然愿意慷慨相助吗?中央研究院「研之有物」专访院内社会学研究所江彦生研究员,以社会心理学剖析助人行为的群众效应。经由「独裁者游戏」揭露「英雄/小卒效应」,到底多数人是乐於当慷慨的英雄?还是甘为保守的小卒?一起揭开助人行为的内心剧场吧!

搭公车时,目睹身边的乘客受到他人无端骚扰,你会怎麽做?

  1. 见义勇为,立即出手援助!
  2. 深怕第一个出手反而招来麻烦,还是先观察一下好了。
  3. 当作没看到,少一事是一事。

这样的场景常在公共场合发生,多数人会忖量他人行为来评估是否出手助人,这正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「旁观者效应」(Bystander Effect)。面对单一的待援者时,作为一个旁观者的「我」,往往会等待他人抢先一步伸出援手。或许是出於自利心态,也可能是「责任分担」心理作祟,这样的旁观者效应在不同状态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与冲突,引发社会心理学家想进一步探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。

社会心理学(Social Psychology)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,以科学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境下,人们会采取的行动,以及这些行动所造成的後果。上述提到的旁观者效应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案例,通常是数名援助者面对单一待援者会产生的现象,那麽若是单一援助者面对数名待援者,又会发生什麽样的状况呢?

来玩独裁者游戏,英雄、小卒现身!

江彦生提到,许多研究证据指出,当单一援助者面对数名待援者,这名援助者更愿意展现「英雄气概」,援助通常会给得很霸气!但是,当有好几名援助者面对单一待援者,此时似乎没有展现英雄气概的机会,若只能当「小卒」,那还是先等看看其他人会不会出手吧!

为了验证上述心理状态,江彦生借用行为经济学(Behavioral Economics)中的「独裁者游戏」(Dictator Game)来设计实验。实验以匿名方式进行,先支付每位受试者新台币 200 元酬劳,再请受试者担任援助者的角色。在绝对自由的情境下,观察受试者会选择独享这 200 元,抑或将部分所得捐给其他待援者。

实验结果显示,手上握有酬劳的人或多或少都愿意捐款。此外,江彦生也发现,比起面对单一待援者,若面对数名待援者时,受试者通常愿意捐得更多。然而,当知道有其他握有酬劳的援助者时,受试者就不会这麽大方了,原因可能出自「责任分担」心理,甚至可能在援助者之间产生社经地位的比较心态,不想因捐款而让自己的经济状况趋於劣势。研究结果与「英雄/小卒效应」可说是不谋而合。

慷慨英雄VS.保守小卒,选择是「对称」的吗?

「英雄/小卒效应」获得验证後,江彦生更想进一步探究的是:在面对众多援助者时,一个人所减少的慷慨度,比起面对众多待援者所增加的慷慨度,是否相同?换句话说,助人行为的群众效应是否对称?

为什麽会谈到「对称」呢?原来在认知心理学(Cognitive Psychology)中,有一个着名的「不对称理论」,源於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.康纳曼(Daniel Kahneman)所提出的「展望理论」(Prospect Theory,或译「前景理论」)。展望理论指出,「损失」所带来的负面情绪,比起「获得」的正面感受,人们更在意损失所带来的影响。这说明了人类对於「得」与「失」的感受是不对称的。

那麽英雄和小卒之间的助人行为会是对称的吗?在下列图示中,援助者赠与待援者的金额为「纵轴」,而援助者与待援者的人数比例为「横轴」。来看看受试者得知援助者和待援者的人数变化时,捐款行为会产生什麽样的改变。

实验结果显示,当援助者的人数超过待援者时,赠与金额下滑的幅度(小卒效应),比起援助者少於待援者时,赠与金额上升的幅度(英雄效应),竟足足多出了一倍之多!

「小卒效应」是「英雄效应」的两倍强!

换句话说,当我们发现自己当不了英雄,选择「缩手」的程度反而更快!即便有当英雄的机会,「出手」也不尽然阔绰。

「英雄/小卒效应」不仅揭露人在面对弱势者的心理变化,更能运用在线上捐款或募资活动的设计上。江彦生以「Kiva」平台为例,这是一个和全球微型贷款合作的网站,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捐款帮助他人,减缓贫穷问题。平台上的待援者会写出自己的背景和财务需求,供援助者浏览後决定要给予多少经济支援。若能利用上述的「英雄效应」,透过调整演算法,调配出最适当的浏览分配比例,应能激发援助者最大的英雄气概,尽量不遗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!

想当社会心理学家?你必须先是个好导演

社会心理学家常常游走在不同的社群之间,藉由精心设计的实验,发掘人性的各种冲突与复杂层面。江彦生谈到,一名社会心理学家要对组织或社群互动感兴趣,关注人格、社会影响力,以及群体的行为状态。除此之外,你还需具备设计实验的想像力。

江彦生笑着说,做实验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导演!设计实验有点像在编写剧本,要先在脑海中沙盘推演角色可能的行为举止,思考如何让角色之间产生互动。接着还要让角色投入实验情境,然後观察这些人在情境中的反应。

正统的社会学像是纪录片,而社会心理学就像电影,透过剧本的编写,设计一个实验情境,观察个人或群体的互动关系、心理反应,以科学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。

江彦生的研究室有占满整片墙的黑板,上头用粉笔画了许多图式及演算公式,是在反覆推敲不对称助人行为等研究计画所留下的思考轨迹。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情景,江彦生却以锐利的眼光探究每个行为背後更深层的心理状态。虽然自嘲是「谈话杀手」,但在访谈之间,却处处显露江彦生对研究的热情,藉由剖析当前复杂的社会系统,让我们更了解芸芸众生难以言说的内心剧场。

延伸阅读

  • Chiang, Y-S., Hsu, Y-F. (2019). The asymmetry of altruistic giving when givers outnumber recipients and vice versa.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73, 152-160.
  • 江彦生(2021)。【专栏】英雄气短,小卒气长?浅谈助人行为的群众效应。中研院讯。

热门文章

VERSE News 近百间世界级画廊一次逛完——2023「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」盛大开幕

由瑞银集团呈献,第四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今日下午2点於台北南港展览馆隆重开幕。首日贵宾预展开放至晚上8点,公众展期为 5 月 12 至 14 日。回归至疫情前规模的 2023 台北当代,除了迎来全球共 90 间世界级画廊的坚强阵容,也将为本地及国际藏家、艺术爱好者呈现丰富的系列节目。作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东亚枢纽,台北当代为区域及国际藏家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,得以探索活跃的台北艺坛及其持续繁荣成长的艺术市场。

2023宝藏岩光节《天选之人》登场!穿梭於蜿蜒路径,随12件艺术作品拼凑「英雄旅程」

2023宝藏岩光节《天选之人》登场!穿梭於蜿蜒路径,随12件艺术作品拼凑「英雄旅程」

国际艺术家共同参展,结合在地人文与新媒材的艺术飨宴!2023 ART TAINAN「台南艺术博览会」

国际艺术家共同参展,结合在地人文与新媒材的艺术飨宴!2023 ART TAINAN「台南艺术博览会」

最新文章

相关新闻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